四穴养生灸法最适合自我养生保健。春夏每周1~2次,秋冬每周2~3次。若能持之以恒,便可以延缓衰老,延长青春。 关元穴穴位简介:又名丹青,是任脉之穴。 位置:在脐下3寸,是任脉和足三阴经交会穴。 功能:为一身元气所在,为生化之源,男子藏经,女子藏血之处...
admin 2020-10-23 艾灸方法 67 ℃ 0 评论 查看详细一、直接灸法 即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,温度约达70℃。此法又分为两种,一为化脓灸,一为非化脓灸。 化脓灸也称瘢痕灸、着肤灸、打脓灸。古代多用此法,因艾炷大,如枣核,要求一、二次灸成,令发灸疮,致皮焦肉烂,痛苦不堪,人多畏惧,不愿接受。现代仍有...
admin 2020-10-20 艾灸方法 69 ℃ 0 评论 查看详细灸法补泻的具体操作灸法治病同针法一样,手技是关键。灸疗补泻与操作中的除疾和艾火的大小及壮数的多少密切相关。灸疗的补泻的具体操作方法,分为两个方面。1、灸法补泻系指根据不同症情,合理选择不同的灸治之法,以达到补虚泻实的作用。灸法的种类繁多,虽均为灸法,但作用上...
zhaoyaoaijiu 2020-09-14 艾灸方法 60 ℃ 0 评论 查看详细灸法补泻的方法 临床中要使灸法在治疗过程中产生预定的补泻效应,必须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,合理选穴,按照治疗需要选择适宜的施灸材料和方法,并通过补泻操作来保证补泻效应的产生。辨证施治是灸法补泻的基础 中医思想体系与治疗方法...
zhaoyaoaijiu 2020-09-14 艾灸方法 45 ℃ 0 评论 查看详细灸法补泻的作用 灸法是借助灸火特定剌激作用,剌激因子从腧穴这个“神气游行出人”的门户进入体内,再沿相应经脉通道内达脏腑,直驱病所。有寒则温热而消之,郁热则引泄而散之,血气凝滞则温通而行之,阳气虚弱则温阳益气而补之,从而达到气血流畅,经脉...
zhaoyaoaijiu 2020-09-14 艾灸方法 41 ℃ 0 评论 查看详细灸法补泻的渊源 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中就已明确指出灸疗补泻。如《灵枢背腧》篇说:“气盛则泻之,虚则补之,以火补者,毋吹其火,须自灭也:以火泄者,疾吹其火,传其艾须其火灭也。”《黄帝内经太素》谓“传”字作“傅”,杨上善注解说:“吹令热入以攻其病.故日泻...
zhaoyaoaijiu 2020-09-14 艾灸方法 47 ℃ 0 评论 查看详细三、灸法意外灸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疗法,而且较之针刺疗法也更为安全。我国晋唐时期曾一度风行灸疗,当时的一些著名医家都极力推崇灸法,有的甚至抑针扬灸。实际上,灸法如应用不当,亦可发生意外事故。早在我国晋代就有这方面的记载:“渊液……不可灸,灸之不幸,生肿蚀...
zhaoyaoaijiu 2020-09-12 艾灸方法 48 ℃ 0 评论 查看详细灸法禁忌灸法适应范围广泛,但和其他的穴位刺激疗法一样也有其禁忌。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。1.禁灸部位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禁灸穴位的记载,但各种书籍之间互有出入,颇不一致。如《针灸甲乙经》仅载禁灸穴24个穴位,《针灸集成》则达49个之多。从临床实践看,其中多数穴...
zhaoyaoaijiu 2020-09-12 艾灸方法 44 ℃ 0 评论 查看详细艾灸第一个穴位,“肚腹三里留”也就是说凡是在“肚腹”这个部位所发生的任何病,像胃弱、胃寒、胃痛、胃痛风,西医讲的,胃下垂、胃痉挛这个部位,都要用足三里这个穴,足三里穴位在这个地方,人腿的膝盖、膝盖的半月板,半月板有凹陷,凹陷下面三寸,这个穴位叫足三里穴。这个穴...
admin 2020-08-23 艾灸方法 72 ℃ 0 评论 查看详细油捻灸,是一种以纸或其它物质沾植物油点燃后,在穴区施灸的非艾热灸治法。 早见于元危亦林《世医得效方》:近时多有头额及胸前两边有小红点于皮肤者,却用纸捻成条或大灯草微蘸香油于香油灯上点烧,于红点上俊爆者。 明代张景岳在《景岳全书》中记载了一们被称为孙道人的...
admin 2020-08-17 艾灸方法 75 ℃ 0 评论 查看详细